“未来整个交通链条,包括交通制造、能源供给、超级计算、数字交通,都将纳入到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技术的范畴,以‘双碳’为牵引,将会导致整个交通各要素的迭代升级,到碳达峰乃至碳中和实现的时候,整个交通系统将迎来颠覆性变化。”3月9日,在中国交通报与腾讯联合举办的“‘碳达峰、碳中和’目标下,交通出行绿色发展研讨会”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这样说道。 2021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,在十四五期间,要推动绿色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.5%、18%。一时间,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成为两会委员代表们和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。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排碳大户,既要实现2035战略发展目标,同时要完成减碳重任。时代大考下,交通行业将如何数字化转型? 而本次“‘碳达峰、碳中和’目标下,交通出行绿色发展研讨会”,汇聚政府智库、高校研究机构、行业协会和企业界,共同探讨交通出行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思路、新机遇。中国交通报社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蔡玉贺,全国政协委员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,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兴华,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,腾讯副总裁钟翔平,蔚来创始人、董事长、CEO李斌,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共同出席会议。 面对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,与会行业嘉宾达成共识:“双碳”目标实现,需要政策引领、科技创新支撑,整个交通链条所涉及的能源、制造、技术、人才、企业发展都将进行全面的迭代升级。通过技术创新、跨界融合的力量,将释放新活力,助力交通产业数字化转型,提高效率的同时,实现绿色、可持续的发展。 “双碳”目标如何落地?全产业链协同规划是可行路径 据了解,在我国,交通运输行业一直是碳排放大户,数据统计表示,交通行业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%,过去九年以年均增速5%以上发展,预计到2025年会增加50%。作为能耗和碳排放的三大行业之一,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势在必行而又任重道远。 “节能减碳已成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目标和具体举措。无论是加快发展智慧交通,或是利用新技术赋能基础设施,还是大力促进交通能源动力清洁化,交通减碳行动正在进一步加速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,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,需要政府引导、行业投入,全社会共识,以及各领域积极参与。”蔡玉贺表示。 会上,专家们都认为碳达峰碳中和对交通运输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。机遇和挑战不仅是交通本身,更是全产业链条,包括载运工具、运输能耗、能源供给,这些对于交通节能降碳都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。“当然机遇也是很明显的,新能源、清洁能源产业,公共交通、共享交通新业态将迎来更好更大的发展机遇。”王先进表示。 对于全产业链条协同,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也认为,汽车、交通、能源行业构成了紧密且完整的“碳链条”,三者相互关联、相互支撑、相互约束,各行业的双碳目标和策略的制定必须要实现全方位协同,才能保证每个领域的目标都能落地。他进一步解释道,汽车是交通的载体,汽车转型的步伐决定了道路交通减碳的程度,交通的目标要和汽车的电动化进程相结合。即使交通的达峰不能提前,也不影响能源或者汽车的达峰时间提前到来,反之如果汽车达峰目标不能提前,则交通肯定无法提前。在这种“双碳”目标推动下,电动化汽车比例将会加速发展;这个加速发展又将作用于能源行业。 对于交通“双碳“目标的发展路径,李兴华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分析,他表示,面向实现“双碳”战略目标,做好交通规划是首要环节,重点需要考虑交通布局与国土空间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,交通供给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,同时要利用模式创新和新兴技术优化交通结构,做好交通网与能源网和信息网的协同融合,利用优势技术减少冗余,形成“生态—策略—行动—监督”的闭环体系。 面对全新的考验,交通运输行业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交通运输“双碳”行动方案,包括产业政策、用人政策、降碳政策、投入产出成本效益、碳交易,涉及铁路、公路、水运、邮政等各个子行业。全国政协委员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表示,“双碳”战略不是一个简单的降碳路径和方案,在背后还要考量科技攻关、科技先行、政策配套等诸多问题。 科技创新占主导,互联网技术加速推进“绿色新基建” (责任编辑:人才市场) |